股票配资中心网站 记得他们,才懂为何向前
一个能清晰、深刻、理性地审视自身苦难与抗争历史的民族,才能真正拥有行稳致远的力量。
\n近日,《南京照相馆》《东极岛》等多部反映二战历史的电影上映,引发观众强烈共鸣。线下,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、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,参观展览,感悟历史。
\n不知道你有没有留心过这些展览的结束语?
\n电影会落幕,观展会结束,但结束语承载的历史重量不会消散。读懂这些话语,方能在时代浪潮中站稳脚跟,以更加坚定的步伐,走好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复兴之路。
\n参观者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《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》主题展览参观。记者 鞠焕宗 摄/新华社
\n01
\n回望历史,在结束语中体悟沉重过往。
\n十四年,只是历史长河里的沧海一粟。但中国人民用十四年抗战,以巨大的民族牺牲,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。
\n当我们在一个个展览的结束语前驻足,那些告别历史现场、指向现实世界的文字,究竟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迪与思考?
\n黑龙江哈尔滨,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,结束语发人深省:“揭露罪证史实同保护战争旧址结合起来,使其承载记录历史之责,担当祈愿和平之任,守望良知,捍卫和平,严防历史悲剧的重演。”
\n江苏南京,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,结束语掷地有声:“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,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。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警示人们,要牢记历史、不忘过去,珍爱和平、开创未来。”
\n山西阳泉,百团大战纪念馆,结束语振聋发聩:“百团大战的历史贡献和伟大精神,铸就了一座不朽丰碑,彰显了正义必胜、和平必胜、人民必胜的伟大真理。”
\n…………
\n每段不长的结束语背后,都指向了一组组惨痛的数字:3500多万同胞伤亡,930余座城市先后被占,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……正因为经历过民族浩劫,才更知今日大国崛起背后的和平尊严何等可贵。擦清历史的镜子,不是为了凝视伤痕,而是为了校准未来航向,走好前行的路。
\n观众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参观。记者 李博 摄/新华社
\n02
\n反思当下,从结束语中感悟时代责任。
\n随着《南京照相馆》等影片的影响力不断提升,某些别有用心的杂音也随之而来。他们处心积虑地制造历史虚无主义,将批判法西斯主义诬蔑为“煽动仇恨”,妄图制造对立、割裂人心。
\n历史不容抹杀,史实不容歪曲。如果说电影以艺术化的方式引发共情与反思,那么纪念馆则以无声的证物和翔实的叙事,发挥着澄清历史是非、批驳错误思潮的重要作用。
\n对历史,我们心怀敬畏、心怀良知。
\n全民族众志成城、奋勇抗战的壮举必须铭记。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,这句话催人泪下:“中国不会亡,是八百壮士的坚定信念。中国一定强,是中华儿女的奋斗梦想。”
\n对未来,我们恪守正道、砥砺前行。
\n以史为鉴,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不会改变。台儿庄大战纪念馆,结束语令人警醒:“台儿庄战场的硝烟虽然已经散去,侵略者早被赶出国门,但民族耻辱不能忘,忧患意识不能丢。”
\n铭记苦难是为了珍视和平,反思屈辱是为了自强不息。经历过至暗时刻的民族,更懂得如何让光明永驻人间。
\n参观者正在观看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冻伤实验室展区。记者 姜思妮 摄/新华社
\n03
\n展望未来,从结束语中汲取奋进力量。
\n“铭记历史,不是为了延续仇恨,而是要共同引以为戒。传承历史,不是为了纠结过去,而是要开创未来,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。”
\n捍卫今天的国泰民安,需要清醒的头脑和团结的力量。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、民族复兴进入关键时期的当下,深刻铭记抗战历史关乎民族精神凝聚、国家认同强化,具有特殊意义。
\n往小了看,每个人都是历史的书写者。对个人而言,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环境,要提高辨别能力,敢于同历史虚无主义作斗争,同时也应警惕严肃的历史被工具化、简单化为煽动民族对立的口号,避免陷入偏执与狭隘的认知泥潭。
\n站在更高层面来看,中国始终不渝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,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、全球发展的贡献者、国际秩序的维护者。这也决定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,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,高扬爱国主义旗帜,更好凝聚团结奋斗的力量。
\n擦清历史的镜子,可以更好地看清来路,辨明方向,汲取力量;走好未来的路,需要我们将历史的启示转化为脚踏实地的奋斗与担当。
\n“正义必胜!和平必胜!人民必胜!”
\n“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——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”,正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展出。展览末尾的这十二个字,字字重若千钧。
\n它提醒我们,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正义、和平与人民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,激励我们在复兴之路上奋勇向前。
\n原标题:记得他们股票配资中心网站,才懂为何向前
天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股票配资中心网站 急难愁盼 | 地势低洼处易涝 福建两地应急排涝保畅通
- 下一篇:没有了